山東三孔
孔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孔子的廟宇,位于曲阜城中央。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、規模宏大,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 。
孔廟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(公元前478年)。 弟子們將其生前“故所居堂”立為廟,“歲時奉祀”。當時只有“廟屋三間”,內藏孔子生前所用的“衣、冠、琴、車、書”。其后,歷代王朝不斷加以擴建。
東漢永興元年(公元153年), 桓帝令修孔廟,并派孔和為守廟官,“立碑于廟”。
魏黃初二年(公元221年),文帝曹丕又下詔 在魯郡“修起舊廟”,但當時孔廟的規模并不甚大。西晉末年“廟貌荒殘”。
東魏興和元年(公元539年)修繕孔廟,“雕塑圣容,旁立十子”,為孔廟有塑像之始。唐初除了在國都的最高學府國子監修建“周公、孔子廟各一所”外,皇帝又下詔“州、縣皆立孔子廟”。
唐代修廟5次, 北宋修了7次。最大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(公元1018年),“擴大舊制....凡增廣殿堂廊廡316間”。金代修了4次,元代修了6次,明代重修、重建共達21次之多。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(公元1499年)當時孔廟遭雷擊,大成殿等主要建筑120余楹“化為灰燼”?;实壑斓v樘急忙下令重修,歷時5年,耗銀15.2萬兩。到了清朝,孔廟又修建了14次。
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,當時孔廟又毀于雷火。清世宗胤禛除親到太廟祭孔外,又“發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監修,凡殿廡制度規模,以至祭器儀物,皆令繪圖呈覽,親為指授”。為加快工程進度,還調集了12個府、州、縣 令督修,共用了6年時間。
上一條: 無
下一條: 泰山風景名勝區